(资料图)
农科院、大学及其他科研机构也要爱惜羽毛,严把质量关,用经得起检验的“农科院美食”站稳市场。
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丁铁
近些年,不少网友发现网络上出现了一些主打“高科技”的“农科院美食”,但至于到底靠不靠谱却不得而知。而近日,上海市消保委则点名了“好福燕麦麸圈”“凤禾鸣慢碳十二色糙米”等产品,指出经委托专业机构检测发现,很多食品质量堪忧。
随着经济发展,人们的生活条件持续改善,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。近年来,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,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。在普通消费者眼中,让农科院专业人士做吃的,基本就如同杀鸡用牛刀般的大材小用。毕竟论研究吃的,他们是专业的。而在现实生活中,农科院、大学以及其他一些科研机构在参与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,也确实帮助地方推出了不少“含智量”高、品质优良且深受消费者青睐的“农科院美食”。
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“农科院美食”丰富了市场供给,满足了消费者对营养、健康的需求,还为科研院所和高校带来收益,又能通过激发消费潜能来有效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,拉动经济增长。这原本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,但却不幸成了某些人诈得不正当利益的幌子。例如“好福燕麦麸圈”宣称是“中国农科院与张家口农科院燕麦专家多年研究”的“高膳食纤维食品”,然而检测发现营养成分实测值明显低于标签标示值。问题难道出在农科院?但答案显然不是。
5月18日,中国农业科学院发表声明称,与该产品生产厂家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,与其产品无关,也未以任何形式授权该企业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名称。原来此“农科院美食”竟然是李鬼,而类似江南大学与“江南大学”研发的糙米没有关系、宁夏农科院卖枸杞原是被冒用名号等案例并不在少数。如此“农科院美食”既是对消费者的欺骗,也是对市场秩序的破坏。
给普普通通的杂粮、副食品或者零食,甚至是质量不达标的产品贴上“农科院”“大学”“科研机构”等标签,事实上就是明目张胆地以“诈”为配料进行虚假宣传。这是对食品安全底线的公然挑战,如果听之任之,其危害不可估量。民以食为天,食以安为先。“农科院美食”可以有也应当有,但配料表绝不能有“诈”。维护消费者权益不能等消保委点名通报或农科院等机构的一纸声明,维持市场秩序也不能靠消费者举报或农科院等机构自己维权,根本要靠法治。
剔除“农科院美食”配料表中的“诈”成分,首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广告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补充完善,既要划红线,也要明确对违规者的处罚标准,用不能承受之重震慑妄图通过虚假宣传谋利者。同时,监管部门以及电商平台也需强化责任落实,把上市质检、日常巡查的网织得更密更严实,不能给李鬼“农科院美食”已可乘之机。当然,也有必要进一步降低此类商品的打假维权门槛,以政府部门多担当实现举报即查、查实即罚,让李鬼没胆出门。
说千道万,“农科院美食”之所以风靡市场,根本上还是出于消费者对科研机构的信任。因此,在强化以法治手段扼住李鬼“农科院美食”喉咙的同时,农科院、大学及其他科研机构也要爱惜羽毛,严把质量关,用经得起检验的“农科院美食”站稳市场,强力挤压“诈”而能立的可能空间。
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欢迎关注彩云网评,投稿邮箱yncywp@163.com,稿费从优。
关键词: